首页>>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步伐(2023年最新解答)

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步伐(2023年最新解答)

时间:2023-12-07 本站 点击:0

导读:本篇文章首席CTO笔记来给大家介绍有关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步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人工智能产业将寻求哪三方面的突破?

未来将扎实推进理论发展,加强新技术整合能力

如今,“智能+”社会已步步临近,社会各界也正积极勾勒未来社会图景。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动作不断,在基础技术、应用领域方面都有诸多突破,可以总结为三点:基础研究能力强、跨界创新密集、人才红利持续发挥。

我国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领域实力突出,在人工智能市场应用层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基础技术、产业链跨界协同、核心人才培养方面则存有短板。业内专家呼吁,未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和学界应重点关注以上三项弱点,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础层研究成人工智能“硬指标”

人工智能研究可以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美国在技术难度大、技术带动效应强的基础层方面,不断取得研究以及实践进展;而中国在基础层方面能力稍弱,在技术层和应用层发力更多。

基础层主要指处理器、芯片等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能力;技术层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平台等通用技术;应用层是指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实际应用主体。

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使得美国大公司纷纷进军基础层的研究。以芯片为例,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英伟达推出了世界首款120万亿次级处理器Volta V100 GPU,可以将机器学习指令传达的效率从几周的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帮助客户更加快速地迭代并优化各自产品的上市时间。过去3年中,英伟达为深度学习提供了10倍的性能加速,被评论界称为“摩尔定律的平方”,保持目前的性能提升速率,到2025年,GPU将可实现比CPU快1000倍的性能。

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等最初并不研发芯片的公司,也开始发力芯片和处理器,这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础层研究地位进一步增强。微软公司公布了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项目,展示了一款专门为微软增强现实眼镜HoloLens打造的新型芯片。谷歌已于2016年宣布了其深度学习芯片的研发,并声称,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爆发,高性能处理器TPU已为公司省下了打造15个新数据中心的成本。谷歌同时在与生物公司合作开发高效计算DNA信息的芯片。2017年4月,苹果公司宣布苹果将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芯片,进一步掌握产业链主导权。消息一出,苹果芯片供应商英国公司Imagination的股价应声暴跌。

但是,中国在芯片基础研发领域仍然落后于美国企业,对进口芯片的需求居高不下。

从事计算机视觉识别的中国公司“旷视科技”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表示,在图像识别领域,公司同时应用英伟达和英特尔的芯片,目前还没有国产芯片能够完全取而代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也承认,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原创理论创新、基础人工智能研发能力还不太够。中国学者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余凯表示,在PC电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错失了如操作系统等基础平台性技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迎头赶上。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资金投入相对有限且分散,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占据,很大程度上以依托进口零部件和本体组装、集成为主营业务,虽有一定突破但基本上是被动地、跟随式发展,难以获得产业发展主动权。

计算机学家、图灵奖唯一的华人得主姚期智表示,中国想在2030年实现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首先要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中国在下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有知识产权的成果,而不是追赶别人发明的科技。

跨界融合创新为智能生态“必修课”

未来人工智能领域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和产品,而是一个整合的“生态系统”。数字技术将结合神经研究等医学领域、自动化机械臂等工业领域共同组成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

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机器人一方面会以“软件”形式融入社会,如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另一方面也将通过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如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正是在这种“共识”的指引下,“不务正业”几乎成为美国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做的事,从IBM、苹果,到谷歌、脸书、英伟达,所有的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尝试软件、硬件、应用场景的联通,不再单一专注于自己的传统业务,而是着眼布局未来。 2016年9月,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IBM更是组成人工智能联盟,大有形成合力、制定行业标准之意。

目前,谷歌的跨界非常广泛,跨越了芯片、机器学习平台、软件、云计算等各个领域。其人工智能学习系统TensorFlow目前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研发芯片起家的高通,也推出了自己的摄像头Spectra Module,旨在优化VR、AR的效果。最近,这一摄像头又添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深度检测和生物认证,用户可以通过虹膜扫描来解锁认证。

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技术总监秦勇表示,IBM打造人工智能平台,最终目的就是形成生态圈,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比如IBM的WDC(Watson Developer Cloud),已经有很多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公布出来,比如知识图谱、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性格分析、对话管理等等。在教育领域和芝麻街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小孩,用游戏的方式来做辅助学习。这一平台还和美敦力(Medtronic)合作,提前两三小时就可以准确预测一个人的血糖指标。

英伟达不仅有芯片,还发布了高效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其客户涵盖汽车、虚拟现实、图像识别、基因分析等各领域。电商起家的亚马逊,凭借其深度学习能力,崛起成为人工智能的巨头。去年,其发布的三大人工智能技术(图像识别、自动语音发音、语音互动)广受欢迎,中国的社群电商软件“小红书”就利用了亚马逊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人脸识别痘痘的功能。

除以技术优势加速全链条布局外,国外巨头凭借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在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占据制高点,也有部分巨头在我国建立产业基地,抢占中国市场。如微软收购位于多伦多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Maluuba,谷歌收购数据科学公司Kaggle。库卡也宣布建设中国二期厂房,继续扩大产能。

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跨界互动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存在短期套利思维。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到产品的跨越非常之困难。不同于硅谷技术公司的“一呼百应、迅速抱团”,中国企业之间的“门户之见”较深,产业链倾向于为了短期利益,维护已有的客户链条,而不会积极拥抱新产品,这使得一项技术需要投产时,找生产商就十分困难,更别提以后的推广、应用了。

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风险基金来主导基础研究型公司,这对正常的创新过程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特定阶段确实需要一些特殊的措施,但无论如何要给有能力、愿意做研究的人一个安静的空间,这才是科研创新真正的源头。

王飞跃认为,很多人蜂拥而至进入智能行业,其中不乏“语言创新”、炒作概念的PPT公司,好多核心硬件还要从外国进口,企业技术能力“配不上”它的名字,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建议,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新技术之间的整合能力,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既要围绕智慧工厂、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开展细分领域示范工程,也要打造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脊梁柱”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依赖高素质的人才。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十年来高校、科研院所没有停止过的探索,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输出地。而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则较为稀缺。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从企业人数分布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78700名;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39200名,约为美国的50%。分领域来看,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13.8倍,美国17900人,中国1300人。中国在技术层领域的企业人数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稍多,为6400人,是美国同领域人数的3倍。

根据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的数据,7成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从业10年以上,而中国仅有4成相关人才有这样的从业经验。报告分析,这源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比美国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差距。

中国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美国是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地,基本上大院校都有人工智能专业和研究方向。根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大学,这些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科技企业输送人才。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人才匮乏,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年薪水涨船高。博士毕业进入企业,起薪或可高达百万元,“否则根本留不住人”。而且,即便这样的人也很难“上手就用”,都要在公司经过数月至一年的专业培训。

目前,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华人作者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从2014年开始超越美国。专家认为,人才培养是“智能+”发展的关键,而且,人才培养要与重点项目相结合,真正做到核心人才本土化、核心项目自主化。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建议,应建立机器人行业亟须的多层次、多类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同时,建立培养标准体系,运用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制度加深与汽车、电子、化工、消防等相关行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

国务院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伴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我国有望吸引更多人才来华从事人工智能行业。

在面向2030年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的战略性部署中,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认为,要想让机器人渗透到人们生活,真正实现智能社会,一定要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建立知识库、大数据库、面向各类具体问题的智能系统等。“这不仅要有技术,还涉及整个社会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等。”业内人士呼吁,要加快机器人向各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共创分享,营造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

瑞银研究报告显示:至2030年AI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0万亿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起来,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据统计,2000至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累计增长1477家,融资规模达27.6亿美元。其中,2014至2016年三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三年里新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累计总数的55.38%。另据艾瑞咨询公开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

面对优势,还需戒骄戒躁;面对补足,还需踏实补强;我国应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争当“弄潮儿”。

未来已来,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必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变革中、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征程中加速前进。

AI时代的到来,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AI, 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将来会冲击很多工作,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一些机器人未来15-20年都不会轻易被取代的能力。未来的劳动力将会被解放一大部分,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价值,给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未来的AI时代的到来前,我们要做些什么不会被淘汰呢?

1.  培养深度思考和创意的能力,AI 只是擅长单一的领域,不会跨领域思考(例如:作家,画家,音乐家,这些都是需要创作思维能力的工作)

2.培养自己成为有温度,有关怀能力的人。想这些情感类投入的工作,AI是很难超越的(例如:老人陪伴,护士,医生,教师,,,,)

3.CEO   这是一个跨领域很强的职业,例如:一个企业,需要决策,需要招人,需要关怀员工的感情,考虑社会效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4.要提升自己的情商,和人沟通的能力,表达对人的关怀能力,说服别人能够得到幸福和信任。增加人脉。

如果拥有这些能力,将来就会很好的应对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冲击。

如何更好的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近几年,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日益凸显,全球开始将人工智能布局于各领域。随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教育行业迎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春天。

人工智能进场教育领域

以小盖茨机器人为例,已与全国多地中小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这背后除了小盖茨机器人持续不断的人工智能普及推广之外,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开展小盖茨机器人课程的正定解放街小学

不仅仅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落实工作也步伐紧凑。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对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提出相关要求的同时,提出高校未来将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并引导高校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能力,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随之,开设人工智能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学院已成高校中的一股热潮,

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话题

教育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实现《规划》所制定的全面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热门的“人工智能”被邀请进场后,教育领域的应用程度或将加深,应用空间或许会更大,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未来的就业、教育和生活可能带来哪些颠覆性影响?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它既是工业革命的延伸,更是新的革命起点。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中要注重学科群的构建,要兼顾专业应用与集成应用的关系、通用应用与个性化应用的关系,要加强智能安全的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成为新的革命的起点,而不是以往革命的延伸。

人工智能进入教育行业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

杜占元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现代教育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一是对教师职业的影响,二是对学习方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三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教育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科技工作和对教育影响研究。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如何?

当前,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次产业革命的突破口,积极加大投资布局,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推动下,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矛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经历过经费枯竭的两个寒冬(1974-1980年、1987-1993年),也经历过两个大发展的春天(1956-1974年、1993-2005年)。从2006年开始,人工智能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行计算能力、大数据和先进算法,使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同时,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产业界的重视,产业界对AI的投资和收购如火如荼。

人工智能技术迈入深度学习阶段

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关键技术之一。深度学习自2006年由Jeffery Hinton实证以来,在云计算、大数据和芯片等的支持下,已经成功地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开始进入到了商业应用,并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路径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球人工智能也正式迈入深度学习阶段。

与此同时,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对新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近年来一些新的类脑智能算法提出来,将脑科学与思维科学的一些新的成果结合到神经网络算法之中,形成不同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技术路线,如胶囊网络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加快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

主要经济体加快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自2013年以来,包括美国、中国、欧盟、英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印度、丹麦、芬兰、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瑞典、荷兰、越南、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规划或重大计划,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布局人工智能的队列中,从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培养、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本国人工智能的落地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领域新基建扩容趋势明显

人工智能新基建包含智能芯片、5G、感知网络、数据中心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生产性设施建设,同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构建的智能经济形态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新基建的一部分。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生产性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对全球的经济生产活动产生较大的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新基建业务扩容未被阻断,从各国政府到行业主要企业都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建设中。

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大脑,随着全球人工智能终端设备数量的增长以及边缘计算的需求逐步提升,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需求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Tractic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110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增加至175亿美元,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20亿美元。

5G的低延迟、高速度和边缘计算能力可以推动人工智能设备更智能地进行大量的数据连接,提升人工智能设备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将5G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5G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使网络从人工配置参数与使用专家的经验编制策略转变为网络智能配置参数与智能策略自动生成成为可能。由此可见,5G与人工智能的互促式发展可以加速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突破与落地,因此,目前全球范围正在加快5G商用推广的步伐,全球5G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38个国家已经部署了92张5G移动网络,较4月底增加了22张;截至2020年9月,全球5G终端达到18类362款,其中162款手机,113款已经上市,其中70%+支持SA(独立组网),5G商用正在加快。

根据爱立信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球范围内共部署了约72万个5G基站,2020年8月这一数据增加至80万个,前瞻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5G基站总数将达到100万个。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技术的出现,让人工智能有了可依赖的现实技术基础。人工智能的算法需要依赖海量的数据,利用海量的样本进行机器学习。数据中心天然就是一个海量数据库,每天生成的和转发的数据都在呈指数增长,有了这些数据,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去分析,就能得到很多有意义的数据供人工智能学习;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要依赖计算,只有高速的计算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完成指定的任务,现在的数据中心利用网络进行分布式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能力,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与创造无限可能。

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有力的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缩减,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总体增长,据Cisc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约447个;至2020年,全球超大新数据中心将达到485个。

根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球部署机架数达到493.3万架,安装服务器超过5500万台,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部署的机架数量约为495.4万架。预计2020年机架数将超过498万架,服务器超过6200万台。

人工智能商业化加速 应用场景愈发丰富

人工智能技术经过过去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较大突破,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场景融合能力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布局的重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商业落地期较早,中国作为后期之秀,近年来在政策、资本的双重推动下,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进程加快。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金融、医疗、安防、教育、交通、制造、零售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且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但受制于应用场景的复杂度、技术的成熟度、数据的公开水平等限制,全球人工智能仍处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阶段,落地场景的丰富度、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的市场渗透率仍有待提高。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产品在各个领域代替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普华永道数据预测,受到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术成型推动的双重动因,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美元的规模,约合人民币104万亿元。

北美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先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北美洲、亚洲、欧洲地区发展愈演愈烈。北美、亚洲和欧洲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截止2019年底,北美地区共有2472家人工智能活跃企业,超级独角兽企业78家;亚洲地区活跃人工智能企业1667家,超级独角兽企业8家;欧洲地区活跃人工智能企业1149家,超级独角兽企业8家。

注:超级独角兽指的是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行业

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在美国地区,Google实行“全面开花”的策略,在云服务、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无人机、仓储机器人等领域均有布局。Facebook依托社交网络,从产品中获得数据、训练数据,再将其人工智能产品反作用于社交网络用户。微软则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助手、AR/VR等领域,例如Skype及时翻译、小冰聊天机器人、Cortana虚拟助理等应用。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如百度、腾讯和阿里均纷纷依托自身平台优势,构建人工智能服务产品,主要布局于人工智能应用层领域。

人工智能新一轮资本热潮方兴未艾

从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改造,到生活水平的智能化提升,再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驱动特征愈加明显,大量新兴应用场景持续培育形成。快速丰富的数据储备,逐渐清晰的业务逻辑,以及即将落地的商业价值,促使全球人工智能新一轮资本热潮方兴未艾。

根据CB Insight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逐年增长,2019年再创新高,融资金额达到265.80亿美元,融资次数超过2000次。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结语:以上就是首席CTO笔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步伐的相关内容解答汇总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欢迎分享给更多关注此问题的朋友喔~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I/17214.html